《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裴斯泰洛齐劳动教育思想之精髓及其解析

 
来源: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19 世纪瑞士著名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曾前后用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在新庄、斯坦兹、布格多夫和伊弗东等地举办学校,实施初等教育改革,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裴斯泰洛齐深受法国教育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他认为最伟大的教育来自于生活,主张教育要和劳动融为一体,劳动是儿童发展体力、智力和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裴斯泰洛齐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劳动教育理论,不仅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下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劳动教育价值论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主要指儿童的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他在肯定劳动教育对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劳动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协调和发展人的各方面能力,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具备劳动能力及富有吃苦精神、坚强毅力的人。

(一)促进儿童“3H”基本力量的释放

裴斯泰洛齐认为,由于上帝的创造,人有“心(Heart)、脑(Head)、手(Hand)”(以下简称“3H”)三种天赋的基本能力。他强调,这三种能力都具有从静止状态到充分发展的内在倾向,而劳动教育就是将这三种能力从静止状态向充分发展状态转化的最有力的催化剂。例如,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器官感知外部的世界,通过认知判断事物,通过语言和思想进行交流、建立联系,以此来促进“3H”力量的释放与发展。正如卢梭认为的教育来自于自然、人和事物,只有三者协同一致,人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裴斯泰洛齐也认为,只有人“心、脑、手”三者能力和谐统一、协调一致,脑和手的能力服从于高尚的心时,人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完整的人[1]。

人的“心、脑、手”能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均衡性,并且这三种能力构成了人的整体性和统一性[2]。其中,“心”能力培养主要由道德教育来完成;“脑”能力培养主要由智力教育来承担;而“手”能力培养就需要劳动教育来完成。实质上,“心、脑、手”能力的培养正与儿童的“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相对应。裴斯泰洛齐强调,健康的体魄、良好饱满的精神是儿童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而劳动教育能够为儿童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为其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使儿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与生活能力。因此,劳动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儿童“3H”基本力量的释放。

(二)培养儿童基本劳动力

英国思想家洛克将良好的身体素质、劳动力量看作绅士礼仪的一种,只有人的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吸纳知识。同样,裴斯泰洛齐也把手工劳动看作是智力教育和接受真理的最重要的基础。他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只有手派上用处,才会变得灵巧;只有使劲,身体才会强健;只有通过自己思考,思考能力才得到培养。如果儿童只会想象,却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或者只会使用蛮力而不能加以思考都不能称之为均衡的发展,而连接儿童的想象力与动手实践的桥梁正是劳动教育[3]。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首先从自我服务劳动开始做起。自我服务劳动是指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生活环境整洁的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可以树立儿童的家庭成员意识,培养其责任感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与成熟的目的。在学校里,自我服务劳动包括值日、保持教室卫生、布置教室、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所以,自我服务有时候并不仅仅为自己服务,也为所处的集体服务,为同伴服务,这有助于儿童增强集体意识,从小形成友爱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道德习惯。因此,从小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基本劳动力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三)养成儿童正确的劳动观和坚强毅力

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劳动教育强调动脑与动手、实践与体验相结合。劳动知识、技能、态度、方法与习惯的习得是以儿童的个体经验与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儿童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4]。裴斯泰洛齐认为,培养儿童的劳动能力需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过程,但同时也要注意它与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劳动教育和德育一样,不能仅靠一门课程来完成,因为劳动教育并非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对所学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所以,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还能促进儿童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5]。

裴斯泰洛齐还强调劳动教育对于培育儿童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的特殊意义。首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选择适合年龄阶段的劳动能够促进其身体发育。其次,儿童要想取得劳动成果,顽强的意志与毅力、细心与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在劳动过程中,儿童的责任心、团队意识、决策力会慢慢形成,同时还能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而有所收获的喜悦。劳动教育的价值不只是培养儿童技能、促进其身体与智力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未来教育对所有年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

二、劳动教育过程论

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过程主要有心理学化、生活化、与爱结合、直观化教学。分别体现在: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布置劳动课程,进行劳动实践;从生活中发掘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教育者要对学习者付出爱,学习者之间也要友爱互通;教学过程应从简到繁、从朦胧到清晰,循序渐进。

(一)劳动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他认为儿童在开始有意识地接受各种事物的感觉印象时,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学的教育训练。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理为依据:首先,就教育目的或结果而言,教育教学应使儿童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其次,就教学活动或过程的意义而言,教育教学应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调一致起来,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慧和道德情感诸方面都处于自然主动的地位。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使儿童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裴斯泰洛齐指出,劳动教育同样需要心理学化,他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不仅要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也要开设遵从儿童的认知能力、心理发展的劳动课程。

因此,教育者不仅要让儿童接受劳动教育,还要使他们成为劳动教育中的主体,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劳动,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7]。

(二)劳动教育生活化

建立劳动生活化、生活劳动化的劳动教育新形态,将有利于劳动教育的实施及劳动课程的开展。在裴斯泰洛齐看来,民众苦难的根源是缺乏教育,只有传播劳动知识才能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培养其劳动技能,使其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收获更多的劳动成果。人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劳动知识、进行劳动实践,从而自食其力、改变现状,才能真正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裴斯泰洛齐认为,劳动教育包括身体器官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手工职业训练及其他一切有实践技能训练意义的教育。

事实上,劳动源于生活。同样,劳动教育也源于生活。只有贴近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才能让儿童真正在劳动中感悟到幸福和快乐;只有来自生活的劳动教育,才能让儿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并拥有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三)劳动教育与爱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曾在斯坦兹承担了管理一所战后孤儿学校的工作,他从早到晚陪伴在儿童身边,真诚以待,体会儿童的情感变化,和儿童同吃同住,不仅照料儿童的生活起居,还带领儿童祈祷、认字、读书、算数,使儿童慢慢掌握了读写算的基本能力。他试图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工艺技巧,并且心怀仁爱道德品行的人。因为教师的匮乏,裴斯泰洛齐只得将有才能的孩子放在能力稍差的孩子之中,“他们亲密地坐在一起,欢乐和同情唤起了他们内在的活力,从而使他们共同进步”[7]12-21。

裴斯泰洛齐用无限的耐心与爱感化了儿童,并带领他们进行生产劳动,重新生活。面对儿童,教育者不仅要对学习者付出爱与真心,还要营造学习者之间友爱的氛围,因为爱是帮助儿童接受教育、主动学习的润滑剂。劳动教育同样也要和爱相结合。

(四)劳动教育直观化

儿童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8]。教学过程实际上也应依循这三个阶段来进行。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其学习知识的唯一真实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唯一真实基础。虽然儿童一出生就具有通过感官获得感觉印象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处于不自觉的、低等的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教育才能上升为感觉印象的艺术,形成一种处于高级状态的能力。裴斯泰洛齐强调,在儿童教材上的插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图片是很好的直观感受方式。对于劳动教育的直观化也是如此,儿童首先要在劳动前对劳动活动进行观察,对劳动对象或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之后可以接触简单的劳动活动,由教育者为其讲解劳动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等;最后通过反复训练逐渐实现准确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劳动教育保障论

首先,劳动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儿童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须具备科学而明确的规范。其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合作,搭建良好的劳动教育平台,将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全面育人。最后,还要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包括安全保障、经济保障、人才队伍保障等。

(一)规范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裴斯泰洛齐强调劳动教育要在儿童劳作的同时,通过文化教育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并且根据教育目标不同,应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做出相应的劳动内容安排和教育要求,在教劳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最终实现让儿童在拥有健康体魄、坚定意志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伦理观与世界观的教育目的。而科学的劳动教育目标,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儿童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进行搭配,从而开展劳动教育。因此,实践和行动应该根据儿童具备的知识来决定。

在童年期,应注重劳动启蒙教育,首先要使儿童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其尊重劳动的态度和劳动光荣的劳动价值观;其次,培养儿童逐渐学会自我服务,具备自理能力,儿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就能够逐渐达到知行合一、手口一致。进入少年期,对儿童则应增加劳动技能的训练、劳动知识的传授,并适当地参加生产劳动。从做中学,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并体会劳动的乐趣、生活的情趣。对于青年期的学生,其劳动教育要围绕丰富的职业体验来展开。裴斯泰洛齐强调,劳动技能的培养最终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谋生的能力,因此青年学生在具备了思想和实践的能力以后,还要具备自主劳动意识、服务情怀,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最后步入社会并适应社会。

(二)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裴斯泰洛齐经过毕生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初等教育体系。他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各方面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的基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裴斯泰洛齐强调,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在于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劳动教育文化和教育生态[9]。劳动教育需要搭建一个多方协作的平台,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链,使儿童在学校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家庭劳动时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在当地社会各类机构中,如工厂、车间、种植园等场地,能够适当地为儿童举办一些劳动体验活动,使其近距离接触生产劳动。在这个教育链内,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使链上各个环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此,儿童所取得的经验与知识不会比其在课堂上学到的少,儿童在劳动过程中收获的快乐更是无法衡量的宝贵财富,更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只有建立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的三方协同育人体系,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儿童、帮助儿童朝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儿童才真正能够从劳动教育中汲取营养,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裴斯泰洛齐数次开办学校,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多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他认为学校是一个由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师生员工等各项模块组合到一起的有机体,学校通过专门管理,将各项模块进行组织、协调、结合,以实现其对儿童的教育目标和各项工作目标。因此,健全管理与保障机制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劳动教育来说,在其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安全保障以外,还必须具备经济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保障。

首先,加强劳动教育安全保障。在实践活动前对师生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应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有效排除可能对儿童造成人身伤害的因素。其次,提高劳动教育经济保障。学校应该统筹安排劳动教育专项资金,利用社会力量和政府支持,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最后,完善劳动教育队伍保障。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中,培养专门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专兼职并行开展,目的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加强学校、社会、家庭对劳动教育的重视[10]。

总之,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价值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以心、脑、手结合的培养方式为依托,旨在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具备基本劳动能力及拥有吃苦精神和坚强毅力的儿童;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过程论从心理学化、生活化、与爱相结合及直观化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高效地进行劳动教育;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保障论科学地规范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劳动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相应体制机制的建立,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国大中小学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契机,正在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发展[11]。而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思想以其独到的视角、永恒的时代意蕴,必将为我国劳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1]布律迈尔.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M].尹德新,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13-124.

[2]布律迈尔.裴斯泰洛齐与当代教育[M].顾正祥,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22-78.

[3]布律迈尔.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二卷[M].尹德新,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91-99.

[4]李静.劳动教育“精神价值”的缺失与找寻[J].教育导刊,2018(9):65-68.

[5]顾明远.劳动技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J].新教师,2016(11):16-17.

[6]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1):6-11.

[7]夏之莲.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2-198.

[8]何孟春.裴斯泰洛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文教资料,2011(24):158-161.

[9]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扬州大学,2009.

[10]胡军进,檀传宝.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40-45.


文章来源: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网址: http://jzlyllxy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8310.shtml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价值视阈中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论
下一篇: 矿业工程论文_遗留群柱中关键柱判别方法与软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